2025年澳门精准正版免费网站

学术海报

8月11日 邹培超教授学术报告(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)

发布者:张永伟发布时间:2025-08-09浏览次数:14

报 告 人:邹培超

报告题目:多物理场耦合下金属负极的演变与调控

报告时间:2025年8月11日(周一)上午10:30  

报告地点: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325会议室      

主办单位: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、科学技术研究院      

报告人简介:

邹培超,苏州大学能源学院特聘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、课题组组长( PI),苏州大学能源与材料创新研究院动力电池与储能技术研究部部长,吉利学院特聘教授(兼职),入选国家级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、江苏特聘教授和2024全球前2%顶尖科学家榜单。2014年 7月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;2019年7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材料学院/深圳国际研究生院(导师:杨诚副教授),博士期间曾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数理学院进行联合培养(导师:范红金教授);2019年9月至2024年1月于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物理与天文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(合作导师:忻获麟教授);2024年1月加入苏州大学能源学院。长期从事二次金属电池电极结构、电解液与表界面设计及其动态演变机理的研究,主要研究体系包含水系/有机系/固态锂电池、钠电池和锌电池等。迄今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,总被引7100余次,H因子37,其中以(共同)第一/通讯作者在 Chemical Reviews、 Nature Communications、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(2)、Energy & Environmental Science、Nano Letters (2)、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(2)、ACS Energy Letters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5篇(ESI高被引4篇),获授权中国专利8项。曾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一等奖、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清华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等奖项。担任《Energy Materials and Devices》、《Carbon Neutralization》、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》期刊青年编委和《Frontiers in Energy Research》期刊客座编辑,是Adv. Mater.、ACS Nano、Energy Materials Storage、Small、Nano-micro Letters等多个国际学术期刊的独立审稿人和仲裁人,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、江苏省双创计划项目和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项目5项,并受邀在国际/国内学术会议上做主旨/邀请报告10余次。

报告摘要:

使用高比容量金属负极材料(如金属锂、钠和锌等),进而发展二次金属电池,是突破现有二次离子电池体系能量密度极限的关键技术之一。然而,金属负极的使用面临负极演变形态与方向不可控、金属源使用过量和界面失稳失活等挑战,导致电池可逆性差、循环寿命短和能量密度低。金属负极的演变与其微环境中多物理场(电场、浓度场、应力场、温度场等)的分布紧密关联,深入理解金属负极的本体/界面结构,并实现金属负极生长微环境多物理场的靶向调控,是提升金属电池使用效能的核心。本报告将从多物理场的视角,首先总结金属负极不同演变形态的形成机理和影响因素,并进一步分享通过多物理场调控策略提升金属电池可逆性、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研究工作。

XML 地图 | Sitemap 地图